新聞動態
公司新聞
近日,全國鐵路動車組列車上統一推出了“中國鐵路餐飲”系列產品,這是鐵路總公司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鐵路客運服務質量年”活動的又一重要舉措。從5月15日起,鐵路總公司將推出“中國鐵路餐飲”系列產品,會根據區域、季節、時段和消費需求的不同增加地域餐食,價格從低到高有所差異。(5月18日新華網)
在消費需求多元化的今天,鐵路要真正贏得一個好口碑,僅靠安全、環保、高速、便捷等優勢遠遠不夠,餐飲服務也成為衡量乘車體驗的一項重要標準。客觀評價現階段的鐵路餐飲,飯菜品種單一,質量和數量亟需補強是突出的問題。鐵道部早在2011年年底,向社會公布《動車組列車服務質量標準(暫行)》,其中明確要求:要保證旅客列車有2元以下礦泉水、15元以下盒飯等供應,且不得斷供,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15元盒飯藏著賣”的輿論風波讓列車盒飯陷入尷尬境地,這不僅與火車餐車的經營體制有關,更與鐵路部門的管理機制相連。不可否認,餐車經營權的整體轉讓使監管出現盲點,導致盒飯遭遇消費者的冷眼,鐵路部門難辭其咎。令人欣喜的是,市場化改革后的“鐵老大”能夠傾聽民聲,廣納諫言,積極探索,把鐵路餐飲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心,力求把舌尖上的列車美食作為服務質量增長點,其態度和誠意值得消費者給予肯定。
都說眾口難調,中國鐵路餐飲要滿足來自不同區域、不同民族的旅客舌尖需求,更有一番難度。“中國鐵路餐飲”系列產品針對大江南北各地旅客口味的不同,在原有快餐盒飯基礎上,研發推出包子、餃子、面條及多種富有地域特色的餐食,品種由原來的300余種增加到400余種,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更多人的需求。至于能不能達到百姓的期望值,還需要鐵路部門持之以恒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無論是按照市場經濟學理論,還是街頭巷尾餐飲店的實踐經驗來看,客流都是保證銷售量的重要前提。封閉的列車有著得天獨厚的經營優勢,如果真能利用好這一“黃金旺鋪”,用經濟實惠、物美價廉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那么收益與現在相比將會是天壤之別,但是無論怎樣推陳出新,怎樣與時俱進,列車餐桌都不能缺少“誠信”這道菜。
其實,列車餐桌上的食品不需要營養豐盛,品種齊全,只要是物美價廉的大眾食品,并且做到把消費者利益放在首位,讓消費者看到鐵路服務質量提升的誠意,就會得到公眾的認可與支持。相信鐵路部門一定會在盈利與公益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在滿足和刺激更多的商旅消費需求同時,為百姓釋放更多紅利。
- 上一條:為餐飲改革點32個贊
- 下一條:移動互聯網能否改變餐飲自身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