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行業動態
近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盛會2016“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屆GMIC會議的亮點之一是將“移動互聯網”推到了“舌尖”之上。為更好地探索餐飲業和移動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攜手GMIC及國家會議中心共同舉辦了以“指間滑動舌尖上的萬億市場”為主題的2016GMIC之餐飲移動互聯網發展論壇。本次論壇圍繞移動互聯網營銷的真諦、大數據分析的核心價值、餐飲行業擁抱互聯網的痛點與出路三大話題,以演講、對話、互動的形式,展開深入探討,多名來自投資界、互聯網界以及餐飲行業的專家、投資人講述了他們的經驗和對未來餐飲業發展的認識。
論壇通過互聯網平臺和移動終端進行了全程直播,100多名GMIC會議精英代表及餐飲業人士作為特邀嘉賓參與了現場活動。有1萬多個不同終端使用者收看了本次論壇的網絡直播。
助推餐飲與移動互聯網深度融合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秘書長尚哈玲在開幕致辭中指出,餐飲與移動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為餐飲產業重塑和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引擎,也為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餐飲業利用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思維,從經營產品到經營粉絲與社群,通過數字化、社交化的會員管理,重構與消費者的關系,通過互聯網互聯互通,重構與上下游產業鏈的關系,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創新商業模式,重構商業消費新形態,很多餐飲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已經在這一過程中受益。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作為全球中餐推廣組織,將竭力推動移動互聯網與餐飲業的深度融合。
互聯網時代——餐飲業的突破之路
金百萬董事長鄧超從“管理和經營”兩個角度闡述了“互聯網時代餐飲業的突破之路。他認為,餐飲行業呈現出了大行業小企業、碎片化的狀況,行業發展非常迅速,但企業生存非常艱難;全行業突破產值三萬億元,但卻沒有獨角獸;餐飲企業平均壽命2.1年的短生命期現象也非常嚴重。
餐飲行業在一定時間內要完成生產、銷售和服務,在短時間內要處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這么大的管理寬度,光靠人為是很難管理起來的。餐飲企業要想解決管理變形,解決中餐標準化的問題,一定要提高餐飲企業整體信息化程度。
從商業模式去看,餐飲行業的模式非常傳統,通過把原材料買進來,變成成品,通過差價來實現營利,這個商業模式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嚴重限制,每平方米效率非常低,餐位數成了天花板,餐飲業與互聯網界結合是必然的。
好產品好服務是互聯網化的基礎
全聚德北京鴨哥科技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靜在演講中表示,全聚德一直非常關注互聯網的發展,2016年正式啟動“互聯網+”的戰略,第一步就是將已有的700萬顧客轉化為用戶,從經營門店開始向經營用戶轉化,全聚德“互聯網+”更多是產品互聯網化,全聚德通過互聯網工具獲取用戶、銷售產品,用互聯網工具把用戶與產品連接起來,用互聯網用戶思維指導工作。
152年來全聚德不斷創新和進化,全聚德人一直堅信無論時代如何改變,餐飲的底層邏輯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全聚德圍繞產品、服務和場景這三個服務開展一系列“互聯網+”戰略的思考和執行落地。實體餐飲業的大數據精準營銷策略。
實體餐飲業的大數據精準營銷策略
客來樂CEO王偉表示,短時間內實現傳統收銀臺向互聯網的轉化,最主要是四大類功能:閉環、粉絲、營銷、變現,架構一個實體參與互聯網營銷基礎的完整方案。
首先要把顧客變成粉絲,或者變成用戶。微信、支付寶等技術發展能夠使企業在很多很短的時間內,在一個場景化不明顯的階段,把用戶轉化成粉絲,大家可以從中領券,或者是贈送一些現實優惠,這是互聯網大數據的趨勢。
企業可以根據大數據進行關聯度與促銷分析,提前預測和準備,讓營業額再翻一個維度,除此之外,也能解決實體店里波峰波谷值問題。
移動互聯網快餐業變革三部曲
未來食餐飲企業加速器創始人余奕宏闡述了移動互聯網對快餐業先天不足的彌補。
他認為,快餐業最重要的特點是標準化、高頻次和低客單價,這一性質決定了移動互聯網變革快餐行業的三部曲。第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第二,擴大營業時間與空間。第三,連接與重構。
外賣就如同餐飲行業的Uber或滴滴打車。滴滴也好、Uber也好,它改變了出租行業,讓人們出行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也讓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行業供給發生了變化。餓了么、美團、百度外賣、黃太吉、金百萬,同樣改變了整個餐飲產業,讓人們的用餐方式發生了改變。
做堂食的人再做外賣,那個外賣只是補充,和外帶差不了多少。而真正的外賣,無論像黃太吉還是金百萬,他們做的外賣才是真正的一次行業變革和革命。
餐廳的商圈決定了餐廳的營業時間,以國貿、建外SOHO為例,因為營業時間太短,只有周一到周五的中午,幾乎沒有晚上和雙休日,如果不能解決時間和空間,這個行業的痛苦將持續下去。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實現了“不動產的移動化”,讓一個需要吃快餐的消費者和快餐產品之間發生連接,這個連接就是透過外賣的方式去實現的。
建外那里的餐廳中午堂食已經夠忙的了,怎么還有時間供應外賣呢?沒有產能讓他生產外賣,并且如果生產了產品,他到底先給外賣的人還是滿足堂食的人呢?這都是難題,怎么解決呢?外賣平臺把供應鏈、生產能力釋放出來。
這樣,餐廳還做原來餐廳的生意,但是產品可以透過平臺,去跟消費者連接。餐廳的營業時間和營業空間再也不受原來餐廳位置的限制,擴大了營業時間和營業半徑。
“互聯網+”,互聯網化,本質是因為移動互聯時代能夠發生連接。
餐飲資本的共享經濟
靠譜投創始人卿永認為,傳統企業如何利用共享經濟和利用互聯網的方式,解決傳統企業的門店重資產問題是目前要解決的問題。中國3.6億中產階級有投資理財的剛需。共享經濟把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了分離,餐廳有沒有可能把共享經濟、所有權、經營收益權和投資收益權進行分離。
他認為,未來餐飲新的場景將會有新的變化。以前餐飲用傳統的方式賺一家店的錢開一家,很艱難的打造百年品牌,一百年開出幾十家店。另外一種方式是做加盟,一夜之間開滿全國,一夜之間倒閉。
新的餐飲場景應該讓有能力有團隊的這些人管理整個餐廳,他們參與消費,參與傳播,參與銷售,甚至幫助改善產品,獲得管理和經營的議價和品牌議價,獲得分紅性收益。通過這種方式連接一群人,這些人由原來沒有關系變成基于股權的合作關系的強社交屬性關系。
用戶身份發生改變,它不僅僅是消費者,它還是生產者和傳播者,他還是銷售員,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還是投資人。身份進行重構,商業模式進行改變。
生態型品牌——讓消費者互動起來
和君咨詢合伙人賈曉軒從“生態型品牌建設”的角度,闡述了未來企業品牌塑造的新理念。他表示,品牌將成為企業與消費者的共同游戲,未來品牌的根本是喚醒可以一同玩耍的小伙伴形成心理契約。
第一,品牌的所有者從廠商到消費者,企業是規則制定者和秩序維護者,消費者是品牌生態的建設者與擁有者。第二,品牌塑造從無趣到迷人,現在餐飲品牌做的越來越好了,餐飲行業用了很多方式讓品牌變得迷人、變得性感。第三,品牌溝通從告知到互動。以前是品牌從媒介到消費者一條路,現在是品牌不斷發酵,互動做得很好。
- 上一條:
- 下一條:營養快餐